章炜生在一个书香气颇浓的家庭,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和当今众多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不同的是章炜并没有沉溺在这过浓的爱中.喝腻了甜滋滋的麦乳精、蜂皇浆,她更渴望能独自举杯,品尝一杯人生辛辣的烈酒。因此,在父母温暖慈爱的羽翼下,章炜却不止一次地做着苦涩的梦,“梦见自己变作了小鸟,自由自在地在蓝天翱翔。突然,我被一张无形的网罩住了,关在一个精致的鸟笼里,被挂在花园里的小树上.我的身边是鲜花,但我却不能闻闻它们的芳香,我的头顶是蓝天,但我却不能飞翔……”
正如被人遗弃是一件痛苦的事一样,被人溺爱也是一件痛苦的事,能体味出这种痛苦的多半是异常敏感的人。章炜敏感地体验着这种痛苦,并在苦恼中深刻地透视生活,孕育文思,终于构思出她的获奖作文《危险的三角区》。这篇作品以生理上的危险三角区—鼻尖,类比生活中的危险三角区—备受溺爱的独生子女及他们的父母,用鲜明的意象揭示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
牛顿曾说:“天才只是长久的耐苦。”章炜在读书学习上的耐苦精神委实与她那娇小的身材有点不相称。作为一名省重点中学的学生,章炜的学习负担是很沉重的。特别是到了高中,为了迎接高考的挑战,她必须要完成那多如牛毛的各科作业,也必须要应付好那三天两头的考试测验。但即便如此紧张,章炜也没有放松课外阅读。为了能挤出时间多读些书,她从温暖舒适的家里搬进校女生宿舍。生活虽然艰苦,但她却利用这挤出的时间饱读了“人类精神的遗产”。不论是署气熏人的夏夜,还是冰花凝窗的冬天,只要一卷在手,章炜就会忘乎所以,神为书牵。她读书的“食性”很杂,既爱鲁迅、李敖的犀利辛辣,也爱周作人、梁实秋的醉厚老熟;既爱三毛、席慕蓉的洒脱超然,也爱琼瑶、岑凯伦的徘侧缠绵:既爱徐志摩、卞之琳的古雅绮丽,也爱舒婷、汪国真的朦胧清新……广泛的阅读不仅开拓了她的视野,而且也为她的写作提供了各种必须的“营养”,使她那颗敏感的心中贮满创作的激情。
章炜是个悟性很高的女孩,读别人的作品,往往能直接从字里行间悟出独特的感受,触发创作的灵感,如她那篇充满哲理意味的散文《孤独是爱的最意味深长的蹭品》,就是在读一位美国作家的散文时,由文中的一句隽语悟出灵感的。章炜的“悟”绝不是因循别人文章的旨意,而是推陈翻新,点化出令人耳目一新、回味无穷的意蕴。譬如有一次她在《中学生阅读》上读到一篇题为《捡》的散文,文中写一个小女孩幻想能俭到一双眼睛,献给她所深深同情的那个盲妹.这一情节像隧石一般撞击章炜灵感的火星,使她浮想联翩,
一气写成了《花开的声音》。让我们摘录文章的结尾看看章炜是怎样“点石成金”的。
“一时间大家都沉默了,几双黑瞳仁交换着各自的内心。陈然走到窗前,捧起那盆黄水仙,其余三人相视一笑,她们拿起那张‘知音’卡片,连同她们的心,放到聋哑小姑娘的门前,只为了带一朵花的祝福给那个不幸的女孩,希望她能幸福、快乐。”
“第二天,她们在门前捡到一封信,里面写道:‘我听见了花开的声音’。”
和《捡》文一样,《花开的声音》表现的也是把爱心献给残疾孩子的主题,但章炜的想像却新奇,构思也精巧。
章炜在谈自己的写作体会时,曾把她的写作过程比做“心灵旅程”。纵观这个“旅程”,我们可用一个简单的公式来概括她走向成功的轨迹:
勤读+苦思+察赋=成功
当然"心灵旅程’需要好的向导。
章炜的“好向导”是她的三位语文教师。第一位是张毅平老师,是他用那密密麻麻朴质而精当的评语使章炜懂得了朴实淳厚、平中见奇是作文的至境。第二位是刘人云老师,他在作文教学上大胆创新,不拘一格,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十八般“武艺”,都让学生练它几招。第三位是饶永豹老师,严格的作文系列训练使章炜获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