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金榜题名时,洞房花烛夜。”自古以来,大多数封建文人都把升官发财、衣锦还乡作为自己的最高目标和荣誉。然而能够流芳百世的,却多是满腹诗书、甘于清贫、情操高尚的人。刘禹锡和他的《陋室铭》无疑是最好的注脚和佐证。
刘禹锡一生坎坷,唐德宗贞元九年(公元793年)进士,又登博学宏词科。唐明宗时,他又积极参与王叔文政治革新运动,运动失败后被贬至连州作刺史。《陋室铭》便作于此。命运多鲜让他看清了官场的腐败和钩心斗角,也使他感受到功名利禄皆如过眼云烟,而保持自己高尚的情操才是最重要的。这也成了他写这篇文章的原因。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作者刘禹锡首先使用两个比喻引出陋室,用“山”“水”来陪衬“室”,用不“高”、不“深”来陪衬“陋”,用“仙”“龙”陪衬自己,用“名”“灵”来陪衬“德馨”,开篇点明题旨,生动形象地说明居室之所以不陋,只因主人道德高尚。开篇第一句便成了千古名句。
但作者知道,仅凭自己说“不陋”,说“德馨”,显然缺少说服力,所以作者用了寥寥几句,写了居室的环境和生活。“苔痕上阶绿,草色人帘青。”这两句对仗工整的诗句,虽只写了居室的部分环境,却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室外的花草杂树,翠竹幽径;屋内的满柜书籍,翰墨飘香,都可以让我们去想象。在这样宁静幽雅的环境中,一定会有高雅的主人吧。果然,主人的日常生活充满了闲情雅志,“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赎之劳形。”在这间陋室里,没有官场的繁文缛节,只有高尚的交往、高雅的生活。从这几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主人的清高脱俗、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身居陋室,却乐在其中。
作者似乎意犹未尽,在结尾以诸葛亮、扬雄作比,并引用孔子的话呼应开头,再次表达了自己的远大抱负——虽然身居陋室,却难以泯灭自己的雄心壮志,并相信自己也一定会像他们一样去大展鸿图的。文章至此,留给读者的是无穷无尽的回味。